本網訊(徐強)“擔心的狀況還是出現了。”三峽集團青海分公司烏圖美仁檢修中心中控室內,值班長李月峰緊盯著監控屏上“儲能設備通訊異常”的報警彈窗。
“儲能設備是電網的‘充電寶’和‘穩定器’,白天儲存新能源電力,到晚上用電高峰時再放出去,既能解決風電、光伏發電‘出力不穩’的問題,又能幫電網扛住供電壓力。”李月峰指著監控屏上停止跳動的儲能數據解釋,語氣里滿是焦急,“通訊中斷,我們就無法對設備下達放電指令。晚高峰用電的關鍵窗口期,也是電網調度儲能的‘黃金時段’,要是在那之前故障不能及時修好,今天的放電就要受影響。”
▲烏圖美仁檢修中心夜巡,確保儲能設備的安全穩定運行。本文攝影:徐強
李月峰的緊張,既來自于保供的責任,也有對新設備的擔憂。烏圖美仁檢修中心負責運維的三峽海西基地100萬千瓦光伏配套儲能電站于今年4月并網,此時仍處在動態調試階段。員工通過實操與復盤,逐步摸索儲能系統新設備的故障排查原理。李月峰當即做出部署:“值班人員檢查升壓站內設備,檢修班組前往儲能電站檢查現場設施,運行班組沿3.4公里的光纖通訊線路逐點進行故障排查。”“通訊線路正常!”“儲能設備充放電正常!”對講機里陸續傳來的反饋,最終將故障鎖定在儲能系統的“大腦”——EMS協調控制器上。核心設備出現問題,對于接觸儲能設備的“新兵”們而言是塊“硬骨頭”。
▲運行班長韓慶卿(右)和同事正在檢修儲能控制設備——EMS協調控制器
運行班長韓慶卿主動請纓,他用筆記本電腦連接設備、調閱2000余條歷史數據,最終將問題鎖定在系統配置文件中的一處錯誤。他迅速重設運行參數、替換程序、啟動裝置……不到40分鐘,通訊成功恢復。20分鐘后,儲能系統在電網的調度指令下順利放電,當晚穩定輸出16.8萬千瓦時的綠色電能。這份精準高效的排障能力,源于團隊平日里下的“苦功”——辦公桌上,設備說明書被翻得卷了邊;培訓筆記本上,寫滿密密麻麻的故障排查注解......這些細節,不僅見證了儲能運維“新兵”的快速成長,更支撐著儲能項目以日均1次的充放電頻次,在保供關鍵期持續穩定供電。
▲戈壁上的三峽海西基地100萬千瓦光伏配套儲能電站
烏圖美仁檢修中心的儲能運維“新兵”帶著鉆勁學技術、啃難題,遇故障敢上手,而在170公里外的三峽集團青海分公司錫鐵山檢修中心,一群有著四年運維經驗的儲能運維“老將”,正以提前預判風險、穩妥處置隱患的沉穩守護在保供一線。
今年暑期,錫鐵山檢修中心外的戈壁灘上,地表溫度曾飆升至40攝氏度,熱浪裹著沙塵在儲能電站的設備間翻滾。此時站內儲能設備正全力充電,一旦高溫引發故障導致停機,當天新能源電力的儲存與輸出都會直接受影響。
“保發電,首先要保障設備零非停,把故障隱患扼殺在萌芽狀態。”運維班長馬寧寧邊說邊行動。作為負責流沙坪二期風電配套儲能電站運維工作的一名“老將”,他早已練就預判風險、應對復雜情況的硬本領。
▲錫鐵山檢修中心員工正在檢查電池倉空調溫度
馬寧寧熟練地把工具、備件一一放入包里,頂著烈日和同事一起驅車趕到現場,對儲能電站的5個電池倉、5個PCS(儲能變流器)倉挨個進行故障排查。當查到三號PCS倉時,散熱風扇熔斷器里的黑色灼燒痕跡讓他停住了手。“這是設備過載前兆,說明保險絲存在熔斷風險,必須馬上進行更換處理。”馬寧寧邊說邊從工具包內掏出備用保險絲,上個月剛處理過類似隱患的他對此早有準備。
線上開票、切斷電源、開蓋驗電、換保險絲、送電重啟……在超過40攝氏度的設備倉里,短短5分鐘操作結束后,馬寧寧的工作服已能擰出汗水。
“隱患查得早、排得快,絕不讓設備‘掉鏈子’,這就是咱運維人的底氣!”錫鐵山檢修中心負責人馬永忠說。
戈壁上的“新兵”敢闖敢拼,“老將”沉穩老練,他們以同樣的堅守,守護著儲能設備的每一次“充電蓄能”與“放電保供”,讓戈壁上的綠色電力跨越千里,送進千家萬戶,筑牢一道“電力屏障”。
編輯:楊思恒 盧西奧
發布日期:2025年10月11日